大学

作者:曾子

《诗》云:“穆穆文王,於缉熙敬止。”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

《诗》云:“穆穆文王,於缉熙敬止。”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

解释

  朱子解释说,『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』,这个于不念鱼,这个字是写成于是的于,但是这里念乌,它是叹息的词,是叹美、赞叹,语气助词。这篇诗文是在「大雅o文王」篇。这里讲穆穆文王,「穆穆,深远之意」,深远是形容周文王德行高远,他的举止非常庄敬、深沉,所以讲缉熙敬止。缉,朱子解释是继续的意思,熙是光明的意思,敬止是「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」,也就是他能够做到处处恭敬,安止在哪里?安止在一个敬字上,一切恭敬,这是人当止的地方。所以底下讲,「引此而言圣人知止,无非至善」,圣人他安止在哪里?像文王那样庄敬、奋勉,而能够持续光大他的明德,敬守其所止的至善之地,这是我们应当效法的。

  朱子在下面一段话又说到,「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,学者于此,究其精微之蕴,而又推类以尽其余,则于天下之事,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」。朱夫子把一些经文重新做了编排。他引用五处的《诗经》来诠释「止于至善」,所以讲五者。这五者都讲的一个纲目,大要的纲目,就是给我们提纲挈领而已。真正善学的人,明白这五篇《诗经》的诗文之后,推究它里面精微的韵味和义理,而能够推广,触类旁通,闻一知十,那么天下之事我们无一物不能够明了、知所止。这个所止,如果用文王的德行来说明,就是一个字,止于「敬」。

  印光大师讲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诚敬之道就是圣贤之道。有了诚敬之心之后,他对于一切人,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弟、还是君臣、还是夫妇、还是朋友,他都能用诚敬,这就是知其所止。最终他能够止于至善,止于至善是他诚敬的功夫达到圆满。所以《华严经》到末后,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,这是最精华的开示,十大愿王,第一条就是「礼敬诸佛」。礼敬诸佛就是诚敬,对一切人都像对佛一样的诚敬,把一切人看作是佛,诚敬到圆满就是止于至善,心有所依归,归依到礼敬诸佛上。人知道礼敬诸佛,他一切的关系都能处理好,而自己也能懂得慎独、不自欺,他自然就能做到诚意正心。这是朱子提醒我们,从这些简短的经文里面,我们要反复的去玩味里面的义理,更重要的是要推广、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待人处事接物之上。现在的时间到了,我们先休息一下,谢谢大家。

  尊敬的诸位大德,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看《大学》。刚才我们讲到《大学》、《诗经》的经文,「诗云:邦畿千里,惟民所止。诗云:缗蛮黄鸟,止于丘隅。子曰:于止,知其所止,可以人而不如鸟乎?诗云: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。为人君,止于仁;为人臣,止于敬;为人子,止于孝;为人父,止于慈;与国人交,止于信」。

 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对《大学》这段经文的解释,大师说,「文王,一人耳,对臣下,则名为君;对商纣,则名为臣;对王季,则名为子;对武周,则名为父。可见身是本,而所对皆末也,明德一理耳」。这段批注是对刚才所念《大学》整节的经文做个通释。这里引的《诗经》是讲到文王,「穆穆文王,缉熙敬止」,这是赞美文王的庄敬光明的德行。对文王而言,周文王他只是一个人,但是他却面对不同的关系,所谓五伦关系。五伦关系里面,在这里只讲到二伦,所谓君臣、父子。经文当中说,为人君,就是做国君,做国家领导人,要依归在何处?依归到仁,仁慈爱民、以民为本、以德治国,这是领导应当负起的义务。文王对他自己的臣下,他就是君的角色,所以他就需要行仁,关怀、爱护自己的部下、自己的百姓。古人讲,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,作之君,是领导他们,把他们带上幸福美满之路;作之亲,是关怀爱护他们;作之师,是教导他们,让他们断恶修善,也能明其明德。「为人臣,止于敬」,臣就是臣下、下级,做臣下对上级要忠、要敬。忠就不逆,不会叛逆,叛逆的心是大不孝、大不忠,忠和孝是一不是二。对父母就言之为孝,对国君就说忠,是一个心,不是两个心,忠心、孝心是一。我们讲,对父母要孝敬,对于自己的领导也要忠敬,所以为人臣,他的心应该皈依在敬上。

  这里讲,文王对商纣王而言是臣,因为文王当时在西周国,处于殷商王朝的西部。纣王是个暴君,荒淫无度,但是周文王对于这位昏君依然尽到自己为人臣的义务,对纣王还是尊敬、忠诚。尊敬他、忠诚他,不是无知,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,而能够利益万民,否则他如果荒淫无度,那就是身陷不义。所以真正的忠臣是可以死谏的,死谏还是忠,不顾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自己的国君。如果国君实在是不能回头,而使广大的民众深受痛苦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才用武力推翻。所以文王当时没有兴兵,一直到他的儿子武王继位以后,纣王实在是太不象话,而文王、武王的德行却是普天之下万民景仰,大家都想将武王推举为天子,所以在民众的呼吁之下、拥戴之下才起义师,结果推翻商纣王,那是势如破竹。历史上记载,武王的义师向东边去征讨,结果西边的百姓就不快乐,他们说,为什么武王不先来我们这边征讨?百姓都希望武王的义师快点到来,好让他们得到解救。这得人心者得天下,商纣王是失人心者失天下,因为纣王不仁,因此他失掉了民心。要知道圣贤人的理念是民为重、社稷次之、君为轻。真正的忠君爱国,那是为万民着想,以民为重,以民为本。所以国君如果能为民,自然得到民众的拥戴;国君如果不能为民着想,而追求自己的享乐,置人民于水火而不顾,那就被人民给推翻,历史上朝代的更替都是如此。所以这个敬,不仅是讲到敬自己的国君,更重要的是敬自己的国民,处处能够为民着想,这便是忠君爱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