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》云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”有国者不可以不慎,辟则为天下僇矣。
《诗》云: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。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”有国者不可以不慎,辟则为天下僇矣。
解释
朱子把这里分成一节,我们先看朱子的解释。这节经文引用的诗是出自于《诗经.小雅.节南山》之篇。这个『节』,朱子说,「截然高大貌」,就是截然高大的样子。『赫赫师尹』的师尹,是「周太师、尹氏也」。太师和尹氏,这是周朝的两个官名,都是很显赫的官职。担任这种官职的人,他们地位显赫,所以『民具尔瞻』,人民百姓都看着他。具就是共同的意思,尔是你,瞻是看,人民都一起看着你,因为你地位很显赫。这节诗文用白话来讲是,高大的南山,岩石是那么高峻,显赫的太师和尹氏,人们都在瞻仰着你们,是这么个意思。这是提醒在高位的人,要注意自己的德行,不可以不慎。所以讲,『有国者,不可以不慎』。朱子说,「言在上者,人所瞻仰,不可不谨」。在高位的人,国家领导人,大家都瞻仰你,特别是现在媒体这么发达,有一些风吹草动的小事,全世界人都能马上知道,怎能不戒慎恐惧?真的是前面经文所说的,会「一言偾世,一人定国」。你说了一句话,如果说得不妥当,可能败坏一件大好事,可能会造成祸国殃民,怎能不小心谨慎!《诗经》里也讲到,「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」。
『辟,则为天下僇矣』,这个辟,前面我们讲到了,是偏颇的意思,前面讲过五个辟字。有这五个辟,原因都是有私心,前面经文所说的,如果我们人有所亲爱、有所贱恶(就是你所轻贱,你所厌恶的)、有所畏敬、有所哀矜、有所敖惰,则辟焉,你就会有偏私。结果,「为天下僇矣」,这个僇,当做杀戮的戮字讲,也就是自己身会被杀,国会被灭亡,家破人亡。
朱子这里解释说,「若不能絜矩,而好恶殉于一己之偏,则身弒国亡,为天下之大戮矣」。如果不能够谨慎奉行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的絜矩之道,反而用自己的喜好或厌恶去待人处事接物,好恶殉于一己之偏。这偏就是私,由于一己之私,用自己的好恶来做为判断,而不是用民之所好、民之所恶来做为判断,那结果,果报就是身弒国亡。弒,古代讲弒君,就是国家领导人被害,国家也被灭亡,被天下的人民推翻。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是这个规律,这里讲到的道理,在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得到了明证。因此,怎能够留自己一己之私,怎能够不放下自私自利?我们师长常常提醒我们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放下贪瞋痴慢。这些都是一己之偏,自己的好恶要放下,然后才会入圣贤之门。特别是在高位的,身居显赫的地位,或者有显赫的名声、有很大的影响力,稍有一念之偏,结果可能是不堪设想,果报就惨重。现世就有身弒国亡的果报,自己被推翻,被杀害,来世堕三途的果报,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里面受报应。
在周朝历史上就出现周幽王宠幸褒姒。褒姒是一位绝色的美女,幽王好色、贪戾,为人狠毒,纵自己的欲望,殉自己的偏私,没有想到国民。他竟然为了使褒姒能够笑一笑,悬赏千金,看谁能够想出个好方法,让褒姒能够笑出来。你看,殉一己之私,这是他自己的好恶,他所喜好的,没想到民之所好。结果就有小人建议,可以点燃烽火,骗那些诸侯来。为什么?烽火台在古代是军事情报的一种工具,看到有敌兵压境,立即在烽火台上点上烽火。烽火是用狼的粪便来做的,它那个烟特别的浓,所以叫狼烟,所以一般用狼烟来比喻战火,狼烟四起就是讲战争。当附近的诸侯远远看到狼烟起来,会立即带兵来救援,所以这是传递军事情报的一种工具。结果幽王听了这个建议,觉得很好,立即采纳,就燃起狼烟。附近的诸侯一看,以为周天子可能受到敌军威胁,立即带上兵马来救援。结果来到之后,发现没事,只见到幽王跟褒姒在城上哈哈大笑。幽王说,「朕就是希望褒姒有一笑,现在她终于笑出来了」,赏给那个提议的小人千两黄金。这一笑千金。诸侯都非常气愤。这以后,果然国家产生兵变,诸侯国都不来了,以为幽王又燃起狼烟来骗他们,就不来救援。结果幽王最后死于兵变,国家,这西周国就灭了。后来一个天子改了国都,就成为东周,东移了。所以身弒国亡,为天下之大僇。真的,如果好恶殉于自己的私欲,果报就很明显,所以不可以不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