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

作者:曾子

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。

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外本内末,争民施夺。

解释

  告诉我们,治国平天下当然不能离开财富的积累、经济的发展。可是,财富是属于枝末,道德才是根本。如果『外本内末』,什么叫外本内末?朱子解释说,「人君以德为外,以财为内,则是争斗其民,而施之以劫夺之教也」。这个内外是指轻重而言,对内的要重,对外的要轻。但是,如果对道德根本把它看轻了,以德为外,也就是把它看轻了,把枝末的财富看重了,以财为内,这是重财轻德,结果就是争民施夺,让民众起争斗。争斗是由于竞争发展起来的。人人都争利,那资源有限,大家必然是竞争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再升级那就是战争。现代的战争可不得了,用的是生化核武,那是同归于尽的战争,没有胜负的。如果本末倒置,舍本求末,也就是说,重财而轻德,必然会导致这个结果,结果就是由竞争而斗争,由斗争而战争,由战争变成末日。这是一条死路,它怎么是可持续发展?可持续发展是你要懂得本末该摆在什么位置,德行是根本,应该重视,财富是枝末,只要能够重德、有德,最后必定有财。前面这个逻辑我们看得很清楚,「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」。

  我们看到华人首富李嘉诚,他出身贫寒,十四岁就被迫出来工作,因为他父亲去世,得重病没有钱医治,去世了,家里他最大,所以他必须要出外打工,帮助自己的母亲养活弟弟妹妹。这是孝心,这是悌道,孝悌是德之本。他工作非常努力,为什么?因为他有压力,他的孝心在推动他发愤图强,虽然自己很爱读书,但是不得不舍去,他只有努力的工作。一个人有孝心,又能发愤,就会有好的机遇,所以后来生意愈做愈好、愈做愈大,最初是做塑料花生意,后来经营房地产,逐渐成为华人首富。他待人厚道,对自己的下属如同关爱自己的弟弟、妹妹、儿女一样。由于他的仁义,他的下属很多跟着他三十多年,一直到退休没有跳过槽,忠心耿耿。即使是在企业遇到不幸,在低谷的时候,他的下属都不离开他。这我们就能看到有德此有人,人就能跟从他,跟他创业;有人此有土,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产,正好李嘉诚是经营房地产,这就是土;有资产就可以生财,有土此有财;赚的这些财富,要正当的使用,有财此有用。

  李嘉诚做很多慈善事业。记者曾经问过他,你现在都是华人首富了,你这些财富十辈子都吃不完,为什么你还这么努力的工作?他笑着说,「我现在赚钱不是为自己,我希望做三件事:第一件事,我要发展、支持医疗事业」。他在国内外也捐助了不少的医院、医疗这方面的领域。他说,「当时我父亲就是因为没有钱治病,医疗条件不够,所以不幸早逝。我现在要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,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治疗,不要像我父亲那样因病早逝」。你看,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对自己父亲的孝心,扩展到对民众的慈爱。他说,「第二件事,我要支持教育事业。因为当时由于父亲早逝,家里贫寒,我没有机会读书,但是我很爱读书。我当时十四岁而已,就被迫走上谋生的道路,现在回头想想,假如能多读书该多好。所以,我要支持教育事业,让更多的孩子想读书有得读书」。他在国内外也支持了很多大学的建设,学校建设。第三件事,他说,自己曾经尝过贫穷的味道,他要帮助那些贫穷的人,想让更多的人离苦得乐。这就是所谓的推己及人,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前面讲的君子絜矩之道。把财富用到这上面来,这是正确的使用。

  如果把财富用来为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就是偏私。正如前面讲到的,如果自己有偏私,特别是自己名声地位显赫而有偏私的时候,这果报就是为天下僇。当然这种果报的严重程度,跟自己所做的事业、事情是有关系的。像纣王,身在这样的高位,却是徇私纵欲到极处,所以果报也现得特别快、特别狠。这个道理,正如前面所说的「捷于影响」,所谓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」。所以存心重要。真正能够以民心为己心,「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恶恶之」,这就是民之父母,这个果报就殊胜。前面《诗经》所说的「峻命不易」,就是天命得到不容易,你在这个高位上是有你的天命、有你的使命的,不是用自己在位的这个特权来满足自己物欲的需求,那是什么?糟蹋了自己的天命。所以「有财此有用」,能不能用还是看有没有德,有德你就用得正当,用得正当更能帮助你立德,彰显你的德行。假如是用于为自己,这个用就错误,错误之后,你还会带给这个社会不良的影响,造成争民施夺,使民众都争斗,就导致人为财死、鸟为食亡的局面。这是「施之以劫夺之教也」,教给大众什么?教给大众劫和夺,劫是抢劫,夺是夺取,这是强盗的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