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

作者:曾子

曾子曰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故君子必诚其意。

曾子曰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故君子必诚其意。

解释

  朱夫子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说,「引此以明上文之意」,这是继续把上文的意思给我们说明,「言虽幽独之中,而其善恶之不可揜如此,可畏之甚也」。这节经文告诉我们,虽然我们自己在幽居独处之中,内心的善恶都掩饰不了,就好像有十只眼睛盯着我们、十只手指着我们那样,「可畏之甚」。『其严乎』,就是真的让人汗毛直竖,不能不起畏惧之心。底下朱子又说,「胖,安舒也」。讲心广体胖的胖,这个胖(音盘)不念胖,它不是肥胖的胖,这里是指安舒的意思,安稳舒泰。他有一种安然、自然的神态,为什么他能够安然?因为内心里面没有不可告人之事,也没有违背良心的恶,对得起良心,对得起父母祖宗,对得住天地鬼神,所以他身心安然。

  这句话,『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』,是言「富则能润屋矣,德则能润身矣,故心无愧怍,则广大宽平,而体常舒泰,德之润身者然也。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,故又言此以结之」。他用个比喻,就是模拟,讲房屋要修饰,用什么修饰?当然你要用财物,你富足就可以把房屋修饰好,这个润是滋润,使房屋更美丽、更庄严。「德润身」,这个身好比屋一样,也需要修饰,也需要庄严,用什么来修饰、庄严?用德。能够做到「心无愧怍」,内心里面没有任何的愧疚,就是他没有做对不起天地鬼神、对不起父母祖先、对不起别人、对不起自己的这些事,他就没有愧疚、愧怍。内心没有愧疚,所以他就能够心地广大宽平,而体常舒泰。广大是讲他内心能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,对人不会有任何的强求。宽平,宽是宽容大度,心中没有不能容之事、没有不能容之人,平是平等,见一切人都是圣贤、都是君子,为什么?因为人人本来本性本善,在性上讲跟圣贤无异。只是他现在稍稍胡涂,迷失了自性,不能够诚意正心,所以他才变成一个像小人的样子,实际上在本性上讲与圣人没有差别。所以他看一切人都是圣人,平等的,因而对人礼敬,自己也不会有傲慢。心里无愧意,没有做错事情,所以无愧,身体、举止就自然常舒泰。待人处事接物,他的心是安的,他的行为很自然,没有丝毫的造作,为什么没有造作?因为心地没有丝毫的虚伪,所以身体、举动就没有丝毫造作,这就是讲用德行来滋润自己的身,这是修身。修身是什么?就是诚意正心而已。这是所说的「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」。内心中有真实的善念,所以外表自然而然就显露出善心。他不需要刻意来伪造,你有刻意,意就不诚。这是小结这一段的经文,提醒我们君子必诚其意,诚意是这么个讲法的,内心与外表完全吻合,同归于善。

  曾子这里讲的(曾子就是曾参,相传《大学》是他所作的),按照孔老夫子的意思写出来的,所以『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』也必定是孔老夫子原来的意思。那我们会问,难道真的我在独处的时候有十目所视、十手所指吗?我在独处的时候没人在旁边,哪来的眼睛看我,哪来的手指来指我?大概这是讲比喻,应该不是真的。要知道事理它是圆融的,有其事必有其理,有其理就必有其事。曾子这里所说的理,固然他是比喻,但是理也必有其事。

  清朝史洁珵先生编的《德育古鉴》,「存心类」这一章里面讲到个故事,是讲宋朝有位卫仲达先生,他刚开始做翰林院的一个职务。结果有一天被鬼卒把他的魂摄持到了阴间,见到了阎王,阎王就派鬼卒把他善恶二录拿出来。原来每个人他这一生造作的行为善恶都被阴间的鬼神记录下来,善的编在一起叫善录,恶的又编在一起叫恶录。把这善恶二录都搬出来以后,摊放在大庭院里头,就发现恶的那个册子布满了全部的庭院,而他善录那个册子只有一轴,很薄很少,这个册子就像一支筷子那样,只有这么一卷。然后阎王又命鬼卒把他善恶两边的册子分开,放在天平上秤一秤。发现那个像根小筷子那么少的善录,重量竟然比那个布满全庭院的恶的册子还重。结果卫仲达就很疑惑,他问,我还没到四十岁,怎么会犯了这么多的恶,写的这册子都布满整个庭院了?阎王就告诉他,什么叫恶?一念不正就是恶。没等你去犯,你起了恶的念头,阴间就把你的那个念头的恶行记录下来,所以有这么多。卫仲达又问,善的册子里头写的是什么?阎王告诉他,说在过去曾经有一次,朝廷要大兴土木,建设三山石桥,这是很劳民伤财的。你上书劝告皇帝,不要去修这个三山石桥,这是为民着想,所以记录在这里面,那是你的初稿。卫仲达听了之后就很疑惑,说我当时虽然是劝皇帝,可是没劝成功,皇帝还是修了这个石桥,于事无补,为什么善力这么大,秤起来比那个满院子的恶录还要重?阎王就告诉他,朝廷虽然当时没听你的劝谏,但是你这一念起来是为万民着想,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。如果你当时劝谏成功,皇帝听取了你的意见,那你的善力就更大了。